近日碰到一例流感发热使用麻杏甘石汤合小柴胡汤合桂枝汤,服药后不出汗退烧,后来使用经络测量装置分析原因后,加刺手足阳明经才退烧的病例,特记录如下,供各位朋友参考:
患者女,18岁,2月9日发烧38度,头疼,怀疑在学校传染流感,但疾病初起,无其他不适。由于症状不显,加上新冠后各种流感多该按新冠治疗(因为新冠导致的肺和少阳经损伤为主要矛盾,针对新冠遗留问题用药后流感可以自愈。详情可以参考笔者知乎的其他文章),所以使用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合桂枝汤,方中因为患者内热较重(草莓舌),加了6g黄连:
北柴胡24 黄芩30 清半夏12 红参10 炙甘草30 麻黄20 桂枝12 苦杏仁10 石膏60 白芍30 桔梗30 陈皮40 黄连6
患者服药困难,10日分三次到晚饭时才将此方喝了大半(药量的六成左右)。但晚上仍没有出汗退烧,且发烧到39.2度。此时详加诊察,症状为:腹诊按压无疼痛,不怕冷/热,不出汗,苔黄(下午苔白腻),晚饭前有大便一次,大便正常无腹泻。头上一圈疼,没口苦,不怎么渴,喝水正常,脉数,左右寸脉几乎摸不到,脸上因为发烧而滚烫发红。
由于方中麻黄用量较大,即使患者没有完全喝完一副,也不该完全不出汗,因此急需找到原因。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方子的大方向不会有问题,这个方子源自王付老师,已经在他的患者群体中久经考验。问题是到底这个患者的体质有什么特殊,导致方子无效。笔者起初怀疑是患者内热导致的四逆散证(气血无法从手少阴心经流通到手太阳小肠经),因为笔者自己曾经有过服用清肺排毒汤不出汗,后来合用四逆散出汗退烧的体会(详见几种新冠患者可能出现的经络测量结果波形)。不过后来决定还是进行经络测量来判定,下图为测量结果:

从图中可以看出,对应手少阴心经(紫色)红外-体表温度间距(实线-虚线间距)明显大于(而非小于)手太阳小肠经(黑色)的间距,因此并不是起初怀疑的四逆散证。此外,从23:18开始,手太阴肺经(灰色)和手阳明大肠经(黄色)都出现红外温度下降而体表温度上升的情况,这是下游经络气血不再流通的表征。由此可知,手阳明经或者下游足阳明经出了问题。据此判断,患者可能有阳明经表证(葛根汤证)或者阳明经血淤。进一步在患者腿上按压条口和下巨虚,有明显压痛,所以判断为血淤,并针刺左手合谷、左腿上巨虚、条口和下巨虚。针刺后不久,患者就感觉脸上没那么烫了。针刺结束后半小时内体温下降到38.2度(但未出汗)。另外,起针时条口出血很多,也是血淤导致阳明经气血不能流通的旁证。

患者11日继续服用上方,由于前一天阳明经血淤已经得到缓解了,所以药效明显,下午体温已经降低到36.8度,后来继服上方2付,于14日咳嗽消失。
从这个病例可以看出,新冠之后即使是简单的流感,病因病机也都可能非常复杂。作者过去曾在知乎反复呼吁新冠后生病要重视肺和少阳经的损伤,现在看来新冠病毒导致的血淤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(国外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会在人体各个器官内造成微血栓microclots,也可作为旁证)。对这个患者来说,血淤发生在足阳明胃经,结果导致保胃气、存津液这两个大原则的前一个都成了问题(足阳明经的气血不往全身走了),给治疗带来了麻烦。好在经络测量准确地定位到了问题根源,才能及时准确找到解决办法。
此外还应注意,图1手少阴心经气血弱其实可能是脾经气血弱的反映(笔者使用经络测量装置时一般仅在手六经测量,所以脚六经的气血强弱要靠上下游经络反推)。事实上,既然患者阳明经气血难以向下游流动,则脾经气血弱也就是可以预料的必然后果。进一步,更值得思考的是:如果其他患者也有类似的阳明经血淤影响到脾的情况,或者新冠导致少阳经损伤进一步影响到肝、脾的情况,是否会引起血液疾病呢?现在不少孩子出现白血病,是否可能用经络测量装置测量到异常呢?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。。。
(乙巳孟春于绿博花园)